Skip to main content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ao Xingjian’s Literary Works 高行健作品國際研討會

日程

高行健作品國際研討會 – 講者簡介

陳順妍

陳順妍博士是悉尼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兩校的名譽教授與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的院士。她1966年至2000年在悉尼大學任教的34期間講課的範圍是清末民國初期的思想史和文學,但1990年以後她教的課文中還選有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戲劇和論文,同時她也開始發表關於高行健的論文和翻譯高行健的著作。到現在為止她出了高行健的英譯本有5部:《靈山》、《一個人的聖經》、《給我老爺買漁竿》、《文學的理由》和《論創作》。

 

方梓勳

香港著名翻譯家,現任恆生管理學院常務副校長、翻譯學院院長及教授、山東大學外語學院榮譽獎座教授、《香港戲劇學刊》等學術期刊的編輯。方教授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後赴約克大學及多倫多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曾於多倫多大學和約克大學任教,曾任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系主任及教授。曾發表有關翻譯、文學和戲劇論文逾一百篇。編著作品有《香港話劇論文集》、《香港話劇選》、《香港話劇訪談錄》、《廿一世紀的華文戲劇》、《香港話劇史稿》、《另一種聲音:香港國際詩歌之夜》 、《論戲劇》(與高行健博士合著)、Dubbing and Subtitling in a World Context等。英譯作品包括高行健博士的The Other Shore(《彼岸》)、Snow in August(《八月雪》)、Cold Literature(《冷的文學》)、Escape and The Man Who Questions Death(《逃亡》與《叩問死亡》),以及Of Mountains and Seas(《山海經傳》)等。中譯作品有《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死亡實驗室》(Haute Surveillance)、《拉硬柴的夢遊騎士》(Man of LaMancha)、《事先張揚的求愛事件》(Burning Patience )、《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等。

 

張寅德

法國巴黎新索邦第三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現為香港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 (CEFC) 特聘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20世紀及當代中西中法文學關係,中國現當代文學,華人法語文學。法文著有《中國現代小說 》, 《 二十世紀中文小世界的現代性及身份認同》,《比較文學與中國視野》,《莫言虛構之地》 ; 中文著有《普魯斯特及其小》,編著有《 敘述學研究》,主編《新法漢詞典》 ,等。魏簡魏簡(Sebastian Veg),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教授,現任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電影,知識分子學。

 

季進

季進,文學博士,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及海外漢學研究。主要著作有《彼此的視界》、《另一種聲音》、《錢鍾書與現代西學》、《陳銓:異邦的借鏡》、《閱讀的鏡像》等,主編有“海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譯叢”、“西方現代批評經典譯叢”等 。

 

梁鴻

梁鴻,文學博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教授,致力於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出版非虛構文學作品《出梁莊記》和《中國在梁莊》;學術著作《黃花苔與皂角樹》,《新啟蒙話語建構》,《外省筆記》,《“靈光”的消逝》等。 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曾獲“《南方文壇》優秀論文獎”,“《當代作家評論》獎”;獲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2010年度《人民文學》獎”,“第七屆文津圖書獎”,“2013年度中國好書”,“首屆非虛構大獎•文學獎”等多個獎項。

 

楊慧儀

楊慧儀,香港浸會大學翻譯課程副教授,著作包括 Ink Dance in Limbo: Gao Xingjian’s Writings as Cultural Translation。 研究範圍包括香港戲劇、當代中國文學、電影、音樂、翻譯;近年從事少數民族” 及中國部多元文化的研究,尤其集中觀察維吾爾當代藝術的狀態。

 

譚國根

譚國根 (Kwok‐kan Tam),美國伊利諾大學比較文博士、碩士;香港中文大學英國文學榮譽文學士。現任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曾任美國東西文化中心後博士研究員及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比較文學研究計劃主任。亦為香港人文學院院士、挪威奧斯陸大學國際易卜生委員會主席、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理事、香港莎士比亞學會副主席。擔任多種國際學術期刋編委。研究成果涵蓋易卜生、高行健、中國現當代文學、英語全球化四大範圍。著作以英文為主,編著專書十多種,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中文著作有《主體建構政治與現代中國文學》,又編有《香港戲劇評論選(1960‐1999)》及《香港的聲音:香港話劇1997》;翻譯有《朗文當代高級辭典》及《朗文當代英語大辭典》。英文著作有New Chinese Cinema; Ibsen in China: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Criticism, Translation and Performance; Soul of Chaos: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Gao Xingjian (ed.); Gender, Discourse and the Self in Literature (ed.); and English and Globalization (ed.).

 

劉再復

1941年出生福建南安劉林196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評論》主編。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科羅拉多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加拿大卑詩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台灣中央大學、東海大學等院校分別擔任過客座教授、講座教授、名譽教授與訪問學者。著有《性格組合論》、《魯迅美學思想論稿》、《文學的反思》、《論中國文學》、《放逐諸神》、《傳統與中國人》、《罪與文學》(與林崗合著)、《現代文學諸子論》、《高行健論》、《告別革命》(與李澤厚合著)、《共鑒“五四”》、《紅樓四書》(《紅樓夢悟》、《共悟紅樓》、《紅樓人三十種解讀》、《紅樓哲學筆記》)、《李澤厚美學概論》、《雙典批判》、《思想者十八題》、《文學十八題》、《讀滄海》、《太土地人》、《人間慈母愛》、《人論二十五種》、《漂流手記》十卷《師友紀事》、《人性諸相》等四十多部學術論著和散文集。作品已翻譯成英、日、韓、法等多種文字。劉教授現為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資深訪問學人。

Photo Album